破译重症清零背后的密码
作者:赵一诺彭溢孙佳薇谭湘竹 | 来源:黑龙江日报 | 发布日期:2020/3/23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抗疫战争中的难中之难、险中之险、重中之重。日前,黑龙江省重症救治中心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这标志着我省新冠肺炎重症治疗取得阶段性胜利。22日,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医疗队欢送仪式在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举行。 从侦察、阻断病毒传播,到治愈科研攻关,从分层诊治、精准施策,到构建心灵防护服,再到哈医大伍连德精神的基因传承……为破译在此次抗击疫情中黑龙江省“多兵种集团军”打赢重症清零战役的作战密码,22日,记者采访了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我省7位重量级专家。 密码一 引进创新医疗手段“多兵种集团军”作战 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隐蔽性强、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而我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又多,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救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杨宝峰临危受命,出任黑龙江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坚专家组组长,带领哈医大人迎难而上,探索治疗良方,引进创新医疗手段,应用最前沿技术,同时采取“多兵种集团军”作战方式,把最强的医疗力量集聚起来,为我省争分夺秒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宝峰院士多次连线钟南山、李兰娟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为黑龙江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出谋划策。经杨宝峰院士沟通,钟南山院士主动替黑龙江向他进行科研指导的一家企业“求援”,捐赠给我省50台氢氧气雾化机。“我真的非常感动!”杨宝峰说,“氢氧气雾化机经投入到我省多地的新冠肺炎救治中,对于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低氧状况效果明显。”我省还采用了李兰娟院士推荐的血液净化方法,将病毒及时清除出患者体内。 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坚团队是一支“多兵种集团军”战斗队。杨宝峰院士告诉记者,这支团队融合了一线医生、科研人员、药学家、中医中药学家、统计分析专家等,他们信息灵通,与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沟通,同频吸纳武汉、北京、广州等地的国内各大医疗机构最新最有效的治疗经验和方法,并结合我省重症患者基础性疾病多等地域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指导救治一线综合采用氢氧气雾化机,重症血浆置换,干细胞治疗,中西医结合,合理使用粘痰溶解剂,保持体内肠道菌群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手段精准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成功将很多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合理使用药物是治病的关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第七版中涉及很多药物,如何针对危重症、重症、轻症患者使用这些药物?药物禁忌有哪些?作为著名药理学家,杨宝峰院士带领团队对药物逐个解读,归纳总结,并第一时间发给各治疗组,指导一线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用药。同时,团队还将研究成果发布到网上,供全国医护人员使用;翻译成英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助力国际社会抗击疫情。 疫情期间,杨宝峰院士还带领团队不舍昼夜地研究抗击新冠病毒新药,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构分析等手段,从上万种化合物和药物中,筛选研制抗新冠病毒新药,目前已筛选出几种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记者彭溢) 密码二 用伍连德精神培养出来的哈医大人决不“掉链子”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哈医大先后派出两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共计456人参加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附属一院群力院区共救治重症患者61人,四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共收治患者9647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用数字说话。而数字的背后也彰显了哈医大的责任担当和专业水平。
一个团队的创始风格,往往会对整个团队的未来发展形成长远的影响,哈医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们有个被称为“国士”的开创者——伍连德。学校传承创校校长伍连德博士的“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精神,发扬中国工农红军卫校的“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光荣传统,用张学的话说,“用伍连德精神培养出来的哈医大人决不‘掉链子’!” 百年前,伍连德博士建议政府设立医科学校,他的科学精神、爱国精神、人文精神、奉献精神也融入哈医大的血脉,成为固有基因相承至今。而今,在与疫魔博弈的战场上,哈医大人拿出斗士的精神使命必达。“哈医大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遵循中央确定的‘四个集中’救治原则,与4个地市协同承担了我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任务。经过近40天的连续奋战,实现了重症患者清零目标,我们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了任务。”取得这份成绩单,张学很欣慰。 重症清零的背后,离不开“硬核”专家发挥的作用。担任省重症救治专家领导小组组长的张学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中有着深切的体会。如果要破译清零密码,不能不说哈医大体现的人才和学科的优势,为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不断输送智慧资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学介绍,哈医大在这次任务中积极发挥相关学科专家在全省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他说,“我校重症、感染和呼吸等相关领域的专家成立了专家组,指导省内多家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同时,我们也把哈医大的王牌专业之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专家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张学认为,面对此次疫情来袭,这是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大考,也是对整个医疗系统的挑战。要想打好疫情阻击战不但需要集团军,更要有侦察兵和狙击手。流行病学专家相当于侦察兵,医疗救治专家相当于狙击手。(记者孙佳薇) 密码三 把重症“集中救治”向病毒发起“总攻” 我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制胜一招,就是按照“四个集中”原则成立了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我国将新冠肺炎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症、危重症。在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和他的团队在此基础上,又把重症患者细分为重1、重2、危V、危T、危M五种类型,对患者进行分层治疗、精准施策,提供个体化的监测、治疗和护理措施。针对病情转好的患者,还设置了过渡病房,对其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治疗。同时,对于危重症患者而言,新冠肺炎病毒往往会诱发身体的其他基础性疾病加重,导致患者总体病情加重。救治中心集聚了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心内、心外等10余个学科的多位专家,共进行了73次多学科会诊,及时处置了几位患者的突发性疾病。 于凯江说,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我们可以通过密切的监测,为患者提供支持性的治疗,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帮助患者撑过最艰难的时期。例如,病毒会引发炎症风暴产生炎症因子,对肺脏及其他脏器造成侵害,我们可以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免疫吸附和血浆置换等方法,减轻损伤;对于无法控制的低氧血症,我们为患者上了ECMO,保证全身的氧合,保护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对于循环不稳定的患者,我们上了IABP,维持患者的血压。同时积极采用新的辅助治疗方法,譬如,为患者输注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的免疫血浆,减轻病毒对患者身体的侵害。 据于凯江介绍,一个多月以来,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为5名患者进行了生物治疗,为24名患者进行了康复期血浆治疗,为27名患者进行了免疫吸附治疗。治疗过程中,为救治中心患者进行了70次肺泡灌洗,平均每个患者进行了6次CT检查。多种先进治疗手段“齐发”,实现了有效救治。3月19日,救治中心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并实现了患者的零死亡和医护人员的零感染。(记者谭湘竹陈贺蒋平) 密码四 破解传染途径迷雾 “潜伏期超24天,这些天会接触多少人?他接触的这些人又会接触多少人?”未知的病原、未知的感染源和断断续续的轨迹,团团迷雾将哈医大流行病学专家裴俊瑞压得喘不过气。 顶着严寒把病例走过的路重走一遍;3天4夜驱车3000多公里现场技术指导一百余人;实时采集分析、探索时空分布规律……就是这股较真的劲儿和谨慎入微的推敲观察,裴俊瑞和同事们拨开了迷雾,找出了“真凶”和疫情传播链。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哈医大和省疾控中心立即集结100余位专家成立流行病学专家组,指导我省各地市流调工作。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孙殿军临危受命担任组长,“领跑”疫情发展最前沿的阵地。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分秒必争!”孙殿军说,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是疫情防控中最前沿最重要的环节,作为龙江大地上的疫情“侦察”队伍,我们要守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从源头切断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和传播。 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与恶魔抢夺生命。冷静专注、争分夺秒,不在乎查询千遍,只求众人更安全。奋战在流调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从未停下奔跑的脚步。 驱车12000余公里,赴26个市(县、区)开展现场指导;梳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446份,占全省确诊病例的92.1%;建立的时空网络计量工具研判加强防控的地点、散在病例传染源……” 对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环节。如何精准的做到信息共享和统计分析,更是成了疫情决策的关键。 “很辛苦很辛苦,但我知道疫情不等人,数字是冰冷的,工作的热情是滚烫的。”为保证预测结果的稳定性,流调组成员田甜和张秋菊副教授奋战五天五夜,拟合基于MCMC方法的传染病SEIR预测模型,1万次、10万次、20万次……最终预测我省确诊病例在3月8日左右归零,保证了我省预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果的稳定性。
“对病毒了解的多一分,战胜疫魔的能力就增一分。”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副组长吴群红说,我们要第一时间找到“雷”,将它“排掉”,“织密”这张保卫人民安全的防护网,将缝隙全部“堵住”,病毒便“无缝可入”。 他们是“侦察兵”、是“排雷人”、是“猎狐者”,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赶赴疫区,摸排隐性传染源,精准防控。从错综复杂的数字中找到它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一次判断舆情的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持。而今,我省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对于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五早”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记者赵一诺) 密码五 心灵处方是最强的免疫增强剂 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生活,也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冲击,如何舒缓紧绷的神经,还人们一个明媚的心情?
在阻击疫情的这段时间里,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杨艳杰,带领哈医大专家团队40余位专家深入到哈医大一院群力分院的新冠肺炎收治中心,开展重症患者及过渡病房患者的心理干预工作,同时为一线I CU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并培训部分医护人员掌握患者基本心理关怀方法。 在艰苦细致的工作中,杨艳杰和她的医学团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 有一对父子入院时,父亲焦虑情绪严重,并伴有失眠、疼痛障碍,儿子厌食、抑郁。专家们分别对父子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救治,使两位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不良心理反应均有缓解,最终两位患者成功治愈出院。 杨艳杰说,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状态,恰当而及时的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疫情的持续,不管是患者还是医务工作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上的畏惧和恐慌。医护人员在危险环境下连轴转,心理压力累积,个别事件甚至造成急性应激创伤。为此杨艳杰和她的团队,通过线上云课堂开展医护人员心理防护方法培训20多次,并通过网络播发,点击关注人数达到200多万人次,同时建立医护人员心理救治电话专线,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杨艳杰和她的团队通过线上和专题培训全省心理志愿工作者25万人,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心理救助服务。同时还受省教育厅委派,对全省22万名大学生进行了线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开通心理救援热线100多部,线上心理指导600多人次。 杨艳杰针对重点人群的特殊情况,提出五项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一是帮助重症患者做情绪疏导,减轻他们因为患病出现的恐惧,愤怒,烦躁情绪,通过家人视频、电话对其讲话、给予支持。二是帮助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念,通过重症患者康复的典型案例,积极暗示,正性催眠他们自己可以战胜疾病。三是指导患者调节呼吸,冥想放松训练,减轻恐惧,将原来由于病毒和恐惧原因造成的周身不适症状减轻。四是利用有效的身体语言对患者表达关心,利用笑容传递、拍背揉肩等放松训练帮助患者减轻周身疼痛。五是采取正念疗法,鼓励他们调节心情,暗示他们这是与药物有协调作用的免疫力增强剂。 (记者赵一诺) 大战中成长淬火再出发 重症清零,“我们做到了!”这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见证了哈医大的医疗实力与淬火成长。在这次大考中,我省抗疫医疗水平从理论到实践都迈上了新台阶。 “现在的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已由内防扩散转为外防境外输入,哈医大要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组建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家组,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张学说。 对于未来我省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专家们有着诸多思考与建言。 “病毒、细菌与人类长期较量,为了生存它们不断变异。”杨宝峰院士认为,“抗击病毒,我们要有长远的规划,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病毒专爱欺负免疫力低下的人,因此全民族要提高免疫力。要爱护我们的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剂等,切不可超量、过量使用。” 历经此次战“疫”,于凯江认为,对于传染病而言,“防”是第一位的,“治”在“防”的后面。如果防不住,带来的恐慌和直接伤害是巨大的。于凯江建议,将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相关内容写进中小学教科书,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科学防范传染病的重要性。“如果每一个公民都注重防范,那么传染病就没那么可怕,就可防可控了。”于凯江对记者说。
哈医大和省疾控专家成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指导我省各地市流调工作,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副组长孙长颢认为,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体系的优势和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同时,要思考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人才培训与队伍建设的问题,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过硬的实践工作经验的公共卫生防疫人才。 杨艳杰认为,全球正处于风险频发的转型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风险和威胁尤为突出,进而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非理性行为和相关社会问题等连锁反应的可能性急剧攀升。为此我们应该加大提高公众心理危机意识,普及公众心理健康知识,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学会情绪与心理行为应急管理。在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中认知合理、情绪行为沉着冷静,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公共安全助力。 (记者赵一诺彭溢孙佳薇谭湘竹) 注: 杨宝峰:省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哈医大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坚专家组组长 张 学:省欧美同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分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省医学科学院院长、省重症救治专家领导小组组长 孙殿军:省欧美同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分会常务副会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省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组长 孙长颢:省欧美同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分会副会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副组长 于凯江:省欧美同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分会副会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专家组组长 杨艳杰:省欧美同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分会会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省高校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 吴群红:省欧美同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分会会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副组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