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谈“激素”色变?——治疗新冠肺炎使用激素类药物应警惕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
作者:杨磊,王文博 | 来源:www.hrosa.org | 发布日期:2020/2/28
本文作者:杨磊,王文博,省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会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院属第一医院 2019年12月,武汉出现很多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通过对临床患者样本进行测序,发现了之前未出现的冠状病毒,并将其命名为2019-nCoV。自疫情发生后,国家卫健委先后发布六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二版方案起,便明确将激素类药物作为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在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明确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酌情短期内(3?5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 ?2mg/kg/日,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迫性和特殊性,超说明书用药现象相对普遍,例如在SARS爆发流行期间,大量使用激素治疗曾发挥起死回生的作用,但也有不少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副作用,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就是其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糖皮质激素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目前存在一定争议。中日友好医院曹斌教授团队对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进行了补充,提出了临床激素使用的原则、适应症、慎用情况及用法用量和疗程。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跟剂量和疗程有很大关系,新冠肺炎推荐糖皮质激素剂量小于SARS,且仅建议重症患者短期使用,并在用药期间关注疗效和不良反应,这可有效减少因激素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是强大的免疫抑制药和抗炎药,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 ,如用作内分泌不足的长期替代疗法 ,治疗严重感染或炎症, 治疗自身免疫性或过敏性疾病以及血液病等, 疗效显著。但如果使用不恰当在改变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如:骨质疏松、股骨肉缺血性坏死等。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由于激素使用不当(长期小剂量或短期大剂量使用),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股骨头局部区域骨小梁和骨髓坏死为特征的疾病。随着激素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激素引起的缺血性骨坏死已经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大约占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因的40%-50%。然而骨坏死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被忽略,从而导致延误早期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比较敏感。因此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即使髋部没有任何的不适,定期复查磁共振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期及时发现病变, 为今后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希望国家严格规范、推广使用皮质激素指征和剂量;医务工作者要慎重使用激素,避免过量应用激素可能引起的骨坏死,尤其是股骨头坏死,另外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做磁共振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 糖皮质激素发挥的作用究竟是“蜜糖”还是“砒霜”,这需要临床上准确的认识及合理的应用。一味的担心副作用而远离激素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接受激素的不完美,并相信临床医生可以正确、妥善的使用激素,再不要谈“激素”而色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