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
作者:李瑞英 | 来源:光明网 | 发布日期:2013/11/7

核心观点:“海归”回国有四大关注点:就业、创业、智力密集、发挥作用。而就业又有四个关键词,即“北上广”、“高精尖”、“外企”、“销售、市场、研发”。“海待现象”并不明显,86%的“海归”在半年内能找到工作或整合创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家庭团聚”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海归”回国的主要顾虑是,政策和法制环境、家庭保障建设。

光明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李瑞英)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王辉耀、苗绿编著)国际人才蓝皮书,2013年11月4日下午在北京发布。这是继《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出版后,中国留学服务与海归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国际人才权威研究成果的第二本专著。本书以权威、前沿、原创为编著原则,分为总报告、调查篇、专题篇、园区篇及附录。这也是继2012年度首次出版《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后的第二本海归国际人才研究专题报告。

本书编著者从世界人才回流现状入手,纵论了“人才回流”与“人才环流”的新变迁与兴起趋势,透露了相关发达国家诸如“绿卡制度”、“蓝卡制度”、“创业签证”等一系列吸纳真正国际人才的战略与措施。同时,对如今中国“史上最大的海归潮”的现状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与分析。在海归人数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探讨了高层次海归国际人才的回流时间表与海归创业的现状,就中国留学人员回流的新趋势进行了客观而细微化的分解。

据深度研究“海归”问题的中国高端智库——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指出,稳定的就业环境是吸引留学人员回流的最主要的内在原因。21世纪以来,相较于欧美地区经济低迷的状况,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增长速度较快、增速波动较小、上升期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征。2003——2011年,中国GDP年均实际增速10.7%,高于同期世界3.9%的增速。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需要大量的管理类、技术类人才和创新人才,为海外人才提供了大量创业的机遇。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看到了在国内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专家强调,中国庞大的市场给了“海归”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催生了人才的新一轮回流潮。2008年底,美国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量裁减技术人员。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却一直深受人才短缺的困扰。于是,一些企业纷纷瞄准时机,赴底特律招揽人才。长安集团首场招聘会便吸引了2000多人应聘。综合来说,大部分在海外的中国留学人员认为回国会比在美国有更好的发展,他们也更愿意选择在中国发展。因此,美国《侨报》将这一现象称为“旅美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家们觉得故土的草更绿”。但不只是本土出去的人才回归,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认为,目前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逆向人才流失”(即中国高级人才回国),而是“土生土长”的美国顶尖人才也开始流向中国。

蓝皮书指出,家庭团聚原因也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有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职业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因为可以享受更好的文化生活而回国。专家认为,不同年龄的海归,由于出国和回国时代背景不同、思想观念存在差异等,回国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出生的“海归”多为公派留学,其回国原因主要是履行回国服务的义务;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海归”多看重国内职业和市场发展机遇,回国原因以职业发展为主;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年轻“海归”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留学生和家庭之间相互依赖程度比较高,家庭生活原因是其最主要的回国原因之一。

专家说,“海待现象”并不明显,86%的“海归”在半年内能找到工作。资料显示:“海归”回国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在回国后3--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21.0%,在回国后6--12个月找到工作的占8.2%,1年以上找到工作的占5.5%。虽然,近年来“海归”的优势在递减,但语言仍然是某些岗位,尤其是涉外岗位的重点要求,“海归”的双元文化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外企等单位还具有优势。与此同时,由于“海归”回国后有着良好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经验,目前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很多“海归协会”或“海归创业圈”。“海归”加快弥补回国后“人脉断层”的现象出现,从而也加速了“海归”与“海归”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创业搭伴。以“海归合伙人”的方式,回国后共同创业,成为近几年来“海归”回国创业的一个大趋势。

蓝皮书指出,高层次海归或创业海归中的“海鸥”现象尤为明显。“海鸥”群体多为在国外获得绿卡或国籍的高层次人才。他们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商务贸易及各种不同项目,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其经营的业务上跨越东西方,或是一两个国家,他们不一定身在国内,却成为中国国际化的先头部队。他们选择如回国经商、教学、办讲座、向国内转移技术、培养留学生或进行投资等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为国服务。

蓝皮书分析,“海归”回国就业地区覆盖了15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其中,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14.2%的“海归”在上海就业,8.7%的“海归”在广东就业;分别有6.4%、5.3%、5.2%的“海归”在江苏、浙江和山东就业,这六个省市集聚了81.4%的海归。

蓝皮书认为,“海归”回国行业选择领域“高、精、尖”。金融及相关服务业是海归就业最多的行业,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工作。按人数比例从高到低,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行业包括教育、科研(9.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8.7%),文化创意产业(7.4%),生物工程或医药(7.4%),新能源、新材料(7.0%),政府和公共事业(6.9%)。

专家调查分析还表明,外资企业是“海归”回国就业的首选,超过1/4的“海归”选择进入外企就业。对“海归”而言,由于教育环境、国外的工作环境与外企的工作环境更接近,所以他们更青睐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的外企。据调查,薪酬、职业发展和福利已成为影响高端人才流动的前三大因素,外资企业的薪酬、职业发展空间和福利等三部分综合来说较高,这也是“海归”选择外资企业的原因。按照人数比例,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单位类型包括本土创办的民营企业(22.8%)、事业单位(15.1%)、国有企业(9.9%)、海归创办的民营企业(5.0%)及政府部门(3.0%)。“海归”从事的岗位以销售、市场类和研发类为主。其中,销售、市场类岗位占33.5%,研发类岗位占24.2%,从事行政工作的“海归”占17.7%,从事生产运营、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职位的分别占7.1%、6.8%、6.4%。半数以上“海归”就业的职位以基层岗位为主,基层岗位占57.8%,中层岗位占27.4%,高层岗位仅占6.3%。虽然,“海归”就业岗位以基层为主,但多数“海归”认为自己的岗位在组织中具有重要作用,反映出“海归”对最终就业的认可。

蓝皮书指出,“海归”参与政府的管理和参政议政的通道不足,压抑了一大批优秀留学人员参政议政和加入政府工作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新的16字留学工作方针,相信会改善留学人员参政议政的局面。

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黑龙江省留学人员联谊会) HeiLongJiang Overseas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HORSA)
电话:0451-82628104 传真:0451-82648814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敏街9号 邮编:150001
Http://www.horsa.org.cn Email:bgs@horsa.org 微信订阅号:hljorsa 微信服务号:horsawx
Copyright 1998-2021 All Right Reservded. 黑ICP备05001091号 
horsa horsa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