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为药理学研究写下新历史——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
作者:HORSA | 来源: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 | 发布日期:2009/12/5

在刚刚选定的新院士中,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显得格外突出。从本届院士的第一次评选到最后一次评选一直稳居第一,这样傲人的成绩令人仰目。其实,他搞科研又何尝不是如此:首次发现微小核苷酸和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关系,首次发现心脏M3受体和心律失常的关系,首次发现抗心律失常中药作用较弱的原因是对心律失常发生的最佳靶点作用弱,首次发现中药苦参碱、青蒿素、心律齐片、7溴化乙氧苯四氢巴马汀(EBP)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阐明机制,首次发现中药效能、效价较西药低的原因……一次次的突破,让他不断地为药理学研究写下新的历史。

科技高峰力争上游者居之

肯吃苦、讲创新,令杨宝峰无论做什么总能拔得头筹。中学时,他是校长在全校表扬次数最多的学生;下乡做知青时,他是效率最高的务农高手;读大学时,他是学习拔尖的学生会主席;做科研课题,他的成果国际领先。

一个人与什么样的工作结缘,有时真的是上苍的巧意安排。1976年,杨宝峰被大家从四五百名知青中推选出来,进入沈阳药科大学,命运并未给他选择的机会,然而他却爱上了这个能为人类祛病除痛的专业。毕业两年后,杨宝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读研。当时,全校的研究生人数屈指可数。研究生毕业3年后,他又在同济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做人,杨宝峰不争名、不夺利;可做事,他却永远力争上游。在评选院士的过程中,杨宝峰也显现出了超凡的毅力。一篇申报院士的材料,3000余字,他却改了十几遍。他说,他要使这份材料中的一词、一句都真实、客观。材料中每一句对他的评价都是有出处可查的。在省内的初选中,他以全票通过。此后,他又以药理学会排名第一的成绩被选送到中国科协参加评选,同样以第一名入选。(下转第三版)

在参加答辩前,他从同事们那里搜集了数百道最刁钻的问题,并一一精心准备。答辩时用的幻灯片,他演示过上百次。而答辩的讲稿,他熟到可以从任何一句话开始一直背完。这种严与熟,正是他一直以来对自己治学的要求。

科研成果全部献给黑土地

对于杨宝峰来说,上班有确切时间,下班没有确切时间。每天早上8时开始上班,18时后到实验室查看实验情况,时常到了夜深人静才回家休息。做实验总会令他这个最吝惜时间的人忘记时间。他在日本筑波研究所做博士后课题研究时,从8时干到第二天凌晨是常有的事。后来,研究所的管理人员看不下去了,找到杨宝峰的导师说:“你的学生杨,一天也没正常休息过,不要叫他太累了。”

做科研工作,还要担负起一种社会责任。在黑龙江这样的高寒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病。早在读研时,杨宝峰就将目标锁定在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研发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理论研究上。当时,中国在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理研究上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来缩小这种差距。杨宝峰带领团队开发的3种新药都是治疗这方面疾病的良药,一种可以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一种可以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还有一种可以用于调节血脂。而这些研究成果,在杨宝峰看来都应属于黑土地。他所研制的大明胶囊曾有药厂要用数百万元买断,被他婉言谢绝,他将研究成果无偿地捐献给了学校的药厂。杨宝峰说,以后他再研发出新药也是如此,外地企业出再高的价码,他都不会与之合作,他要把他的成果留给黑土地上的企业。他的第一个科技基金项目是黑龙江给的,他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也是黑龙江给的,是黑土地孕育了他的科研成果。

悉心培养后来人

熟悉杨宝峰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绝对克勤克俭的校长。上班靠步行,宴请没珍馐,出差算着花。杨宝峰说,大学无小钱,所有节省下来的钱都可以用在培养人才和发展科研上。几千元可以为一个学生提供一笔科研经费;几百元可以为一个困难生发放一笔助学金,他希望学校所有的钱都能花在“刀刃上”。

在人才培养上,杨宝峰从来没有门户之见。杨宝峰说,在留校人才的选择上,他看得最多的不是这个人从哪个学校毕业,看得最多的是这个人是不是搞研究最刻苦、最用心。在这次留校的博士中有一个学生就是在齐齐哈尔医学院读完本科的,并且这个学生也并非他的弟子,但很用功也很有能力,读书期间就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两篇高水平论文。最为难得的是,这个孩子在齐齐哈尔办完婚礼后第二天就回到学校来做实验了。“科研团队需要的正是肯吃苦、肯奉献的人才。”在科研工作中,杨宝峰崇尚的是直接沟通、各抒己见。他认为,宽松、民主的氛围,更助于科研人员的成长。在管理上杨宝峰倡导的是奖惩分明。他说,遇过错如果不惩,那就是打击先进。遇成绩如果不奖,那就是鼓励无为。

就在4日举行的全校重点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推进会上,杨宝峰说,他这一次当选院士也希望能给哈医大人增添勇气和信心,不仅仅是北京、上海盛产院士,哈医大人也一样可以跻身其中。哈医大还有许许多多极具实力的专家,完全可以朝着院士的目标迈进,而他只是打一个样儿,带一个头儿。在采访接近尾声时,杨宝峰还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还有一个更远的目标,那就是在哈医大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许,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几十年的磨砺,但我们绝不会放弃。”

文/陈英云 乔蕤琳 记者 赵宇清
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黑龙江省留学人员联谊会) HeiLongJiang Overseas Returned Scholars Association (HORSA)
电话:0451-82628104 传真:0451-82648814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敏街9号 邮编:150001
Http://www.horsa.org.cn Email:bgs@horsa.org 微信订阅号:hljorsa 微信服务号:horsawx
Copyright 1998-2021 All Right Reservded. 黑ICP备05001091号 
horsa horsawx